30周后胎位仍有可能发生变化。虽然此时胎儿活动空间逐渐减少,但胎位调整仍可能发生,尤其是经产妇或羊水偏多的情况下。最终胎位通常到36-37周才相对固定,但临床中仍有约5%的孕妇在临产前出现胎位改变。
胎位变化与多种因素相关。子宫形态、羊水量、胎儿大小及孕妇骨盆条件都会影响胎儿活动。头位作为最有利于顺产的胎位,多数胎儿会保持至分娩,但臀位或横位转变也并非罕见。经产妇因腹壁松弛,胎儿活动度更大,胎位变化概率高于初产妇。超声检查是判断胎位的可靠方式,孕晚期需结合触诊与影像学综合评估。部分孕妇可通过膝胸卧位等体位调整辅助胎儿转位,但需在专业指导下进行。
密切监测胎动和定期产检至关重要。发现胎位异常不必过度焦虑,但需避免剧烈运动或突然改变体位。孕36周后若仍为非头位,需与医生讨论分娩方案,必要时考虑外倒转术。自行尝试矫正胎位存在风险,所有干预措施必须由医疗团队指导。保持适度活动有助于胎儿自然调整,但需避免长时间平卧。出现腹痛、阴道流血等异常症状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