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疱疹性咽峡炎的治疗主要包括对症退热、局部镇痛、保持水分摄入、避免刺激性食物、防止继发感染。具体分析如下:
1.对症退热:疱疹性咽峡炎常伴随高热,体温超过38.5℃时需使用退热药物,如布洛芬或对乙酰氨基酚。退热药物可缓解不适并预防高热惊厥,但需注意用药间隔和剂量,避免过量。物理降温可作为辅助手段,如温水擦拭或减少衣物。
2.局部镇痛:咽部疱疹可引起明显疼痛,影响进食和饮水。可使用含有利多卡因或中药成分的喷剂或凝胶涂抹患处,减轻疼痛。温凉流质食物也有助于缓解咽部刺激,避免疼痛加剧。
3.保持水分摄入:因咽痛可能导致脱水,需少量多次补充水分,如温开水、淡盐水或稀释的果汁。若出现尿量减少、口唇干燥等脱水症状,应及时就医,必要时通过静脉补液纠正。
4.避免刺激性食物:饮食以清淡、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为主,如米汤、稀粥。避免过热、过酸、过甜或坚硬食物,减少对咽部黏膜的刺激,促进疱疹愈合。
5.防止继发感染:疱疹破溃后可能继发细菌感染,需保持口腔清洁,饭后用生理盐水漱口。若出现化脓、持续高热等症状,可能需使用抗生素,但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避免滥用。
疱疹性咽峡炎多为自限性疾病,病程约1周。治疗期间需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如出现精神萎靡、持续高热不退、抽搐等症状,应立即就医。居家隔离至症状消失,避免交叉感染。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过度劳累,有助于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