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摔倒骨折应立即停止活动避免二次伤害、固定伤处防止移位、及时送医进行专业处理、配合医生完成影像检查、根据医嘱进行康复训练。具体分析如下:
1.立即停止活动避免二次伤害:摔倒后骨折部位可能出现剧烈疼痛或变形,此时需保持静止,避免随意移动身体。强行活动可能导致骨折端刺伤周围血管神经,或造成粉碎性骨折加重伤势。尤其脊柱骨折时,翻身或搬动不当易引发脊髓损伤。
2.固定伤处防止移位:用夹板、硬纸板等工具临时固定骨折肢体,减少关节活动。上肢骨折可将手臂悬吊于胸前,下肢骨折需保持伸直状态。固定范围需超过骨折处上下两个关节,捆绑松紧适中,避免压迫血液循环。开放性骨折需用清洁布料覆盖伤口再固定。
3.及时送医进行专业处理:骨折后6小时内是黄金救治期,延误可能导致肿胀加剧或组织坏死。搬运时需多人平托伤者,保持脊柱轴线稳定。送医途中避免颠簸,优先选择有骨科资质的医院。高龄患者常合并骨质疏松,需排除其他内脏损伤。
4.配合医生完成影像检查:X线片可明确骨折类型和移位程度,复杂骨折需CT三维重建。核磁共振能判断周围韧带和软组织损伤。检查时需保持体位稳定,如实告知病史及过敏史。影像结果将决定手术方案或手法复位方式。
5.根据医嘱进行康复训练:石膏固定期间需活动未受累关节防止僵硬,拆除后逐步进行肌肉力量训练。负重骨折需遵循渐进原则,使用拐杖分散压力。康复期补充钙质和维生素D,定期复查评估愈合进度。功能锻炼需在专业人员指导下进行。
骨折后24小时内可冷敷减轻肿胀,但避免直接接触皮肤。长期卧床需预防压疮和静脉血栓,定时翻身拍背。疼痛管理应严格遵循阶梯用药原则,警惕非甾体抗炎药对胃肠道的刺激。心理疏导有助于缓解焦虑情绪,促进康复配合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