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中耳炎是否自愈取决于病情严重程度和类型。部分轻症的中耳炎可能自行缓解,但多数情况下需要医疗干预,尤其是细菌感染或反复发作时,及时治疗更为关键。
中耳炎分为急性和分泌性两种类型。急性中耳炎常由细菌或病毒感染引起,可能出现耳痛、发热等症状,部分轻症患儿在免疫系统作用下可能逐渐好转。分泌性中耳炎则以积液为主,症状较轻,部分患儿积液可自行吸收,但若持续超过3个月,可能影响听力发育,需专业评估。自愈的可能性与病因、体质有关,但盲目等待可能延误治疗,导致鼓膜穿孔或听力损伤等并发症。
家长需密切观察症状变化。若出现持续耳痛、高烧、耳道流脓或听力明显下降,应立即就医。避免自行使用滴耳液或掏耳,以免加重感染。预防方面,注意避免呛奶、感冒,保持鼻腔通畅,接种肺炎球菌和流感疫苗有助于降低发病率。哺乳期婴儿建议斜抱喂养,减少奶液流入咽鼓管的风险。定期儿保检查可早期发现中耳问题,确保听力发育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