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七和土三七是两种不同的植物,虽然名称相似,但来源、功效和安全性差异显著。三七为五加科人参属植物,学名Panaxnotoginseng,是传统名贵中药材;土三七则为菊科植物,学名Gynurasegetum,民间虽作药用,但含有吡咯里西啶生物碱,可能对肝脏造成损害。
三七主产于云南、广西等地,具有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功效,常用于治疗跌打损伤、心脑血管疾病等。其有效成分如三七皂苷已被现代医学研究证实具有抗凝血、抗炎等作用。土三七在民间多用于止血、消肿,但因含有肝毒性成分,长期或过量使用可能导致肝窦阻塞综合征,严重时引发肝功能衰竭。两者在植物形态、化学成分及临床应用上均有明显区别,不可混淆使用。
使用三七或土三七时需格外谨慎。三七作为正规中药材,应在医师指导下合理使用,避免与抗凝血药物同服。土三七因潜在毒性,不建议自行服用,尤其肝功能异常者更需禁用。购买时需认准正规渠道,确保药材来源可靠。若出现不明原因肝损伤,应及时就医并告知用药史,以便排查是否与土三七相关。科学区分两者差异,合理用药,才能最大限度避免健康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