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性鼻炎可能导致鼻腔出血。长期使用减充血剂或激素类鼻喷剂会损伤鼻黏膜,使毛细血管变脆,增加出血风险。尤其不当使用含麻黄素等成分的药物时,黏膜干燥萎缩更易引发自发性出血。
药物性鼻炎引起出血的机制与黏膜损伤直接相关。鼻黏膜长期受药物刺激会导致纤毛功能受损,黏膜下层血管收缩异常,停药后出现反弹性充血。反复充血-收缩的循环使血管壁通透性增加,轻微外力如擤鼻或干燥空气即可诱发破裂。部分患者因合并凝血功能障碍或高血压,出血程度可能加重。临床常见表现为涕中带血或单侧鼻腔少量渗血,严重者可能出现前鼻孔活动性出血。
预防药物性鼻炎出血需严格遵循用药规范。减充血剂连续使用不超过7天,避免自行增加剂量或频次。出现鼻干、灼痛等早期损伤症状时,立即停用刺激性药物并改用生理盐水冲洗。冬季或干燥环境可使用凡士林保护黏膜,室内湿度建议维持在50%-60%。若已发生出血,压迫鼻翼并冷敷前额通常可止血,持续出血需就医排除其他病因。合并高血压或血液疾病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调整用药方案,定期监测鼻腔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