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性鼻炎在停药后通常可以逐渐好转,但恢复时间和程度因个体差异和用药情况而异。长期使用减充血剂等药物导致的鼻黏膜损伤需要一定时间修复,部分患者可能需要数月才能完全恢复。早期干预和正确停药有助于提高康复概率。
药物性鼻炎主要由长期使用鼻用减充血剂或口服收缩血管药物引起,这类药物通过收缩鼻黏膜血管缓解鼻塞,但连续使用超过7-10天可能导致反弹性充血,形成依赖。停药后,鼻黏膜血管调节功能逐渐恢复,但过程中可能出现短暂加重的鼻塞、干燥或分泌物增多。症状较轻者可能在几周内改善,严重者需结合生理盐水冲洗、鼻用激素等辅助治疗。合并过敏性鼻炎或鼻窦炎的患者,需同步处理原发病以促进恢复。
停药需在医生指导下逐步减量,避免突然停用加重反弹症状。恢复期间禁用减充血剂,可改用生理盐水喷雾或医生推荐的替代药物。保持室内湿度,避免接触刺激性气味或粉尘。若停药后症状持续超过4周或出现出血、剧烈头痛,需及时就医排除其他鼻腔病变。药物性鼻炎预防重于治疗,合理使用鼻用药物是避免复发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