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性尿失禁是由于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导致的膀胱控制异常,表现为不自主漏尿。这类尿失禁并非由泌尿系统结构问题直接引起,而是与中枢或周围神经信号传导紊乱相关,常见于多发性硬化、脊髓损伤、帕金森病等神经系统疾病患者,也可能由脑卒中、糖尿病神经病变等引发。
神经性尿失禁的发病机制涉及排尿反射弧的破坏。正常情况下,大脑皮层通过抑制骶髓排尿中枢控制膀胱收缩,而神经损伤可能削弱这种调控能力,导致膀胱过度活动急迫性尿失禁或排尿肌-括约肌协同失调溢出性尿失禁。例如,脊髓高位损伤可能引发反射性尿失禁,表现为膀胱在无意识情况下排空;而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则可能因膀胱感觉减退导致尿潴留和充盈性漏尿。部分神经退行性疾病会干扰脑干对排尿的协调功能,造成尿频、尿急等症状。
诊断神经性尿失禁需结合尿动力学检查、神经影像学及病史分析,明确病因后针对性治疗。管理上需避免过度饮水或摄入利尿物质,定时排尿训练可改善部分症状。药物治疗如抗胆碱能药物适用于膀胱过度活动,而间歇导尿适合尿潴留患者。严重病例可能需要骶神经调节或手术干预。长期未干预可能导致尿路感染、肾积水等并发症,因此早期康复训练和定期随访至关重要。患者应避免自行使用利尿剂或长期佩戴尿垫,以免掩盖病情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