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肝脏硬化主要通过活血化瘀、疏肝理气、健脾利湿、清热解毒、滋补肝肾。具体分析如下:
1.活血化瘀:肝脏硬化多伴随气血瘀滞,常用丹参、三七等药物促进血液循环,改善肝脏微循环,减轻纤维化。针灸选取肝俞、期门等穴位辅助疏通经络。
2.疏肝理气:情志不畅易导致肝气郁结,柴胡、香附等药物可调节肝气,缓解胁痛腹胀。配合推拿或艾灸太冲穴,增强疏肝效果。
3.健脾利湿:脾虚湿困是肝硬化的常见病机,白术、茯苓等健脾药物可减少水湿停滞,改善腹水。饮食宜清淡,避免生冷油腻加重湿邪。
4.清热解毒:湿热毒邪蕴结肝脏时,茵陈、栀子等药物能清热利湿,降低转氨酶。外治法如拔罐可辅助排毒,但需避免过度损伤皮肤。
5.滋补肝肾:肝硬化后期多见肝肾阴虚,枸杞、山茱萸等滋肾养肝,改善头晕目涩。需长期调养,避免温燥药物耗伤阴液。
治疗期间需定期复查肝功能,避免过度劳累或情绪波动。饮食宜软烂易消化,禁酒及辛辣刺激之物。若出现呕血或昏迷等急症,应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