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乙型病毒性肝炎的指标包括乙肝表面抗原、乙肝e抗原、乙肝核心抗体、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肝功能检查。具体分析如下:
1.乙肝表面抗原:乙肝表面抗原是感染乙肝病毒后最早出现的血清学标志物,阳性结果提示存在现症感染。该指标可用于筛查和初步诊断,持续阳性超过6个月表明转为慢性感染。检测方法包括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化学发光法,灵敏度较高。
2.乙肝e抗原:乙肝e抗原是病毒复制的标志物,阳性提示病毒活跃复制及传染性强。该指标与乙肝表面抗原同时检测,可评估感染状态和疾病进展。动态监测e抗原水平有助于判断抗病毒治疗效果,部分患者治疗后可能出现e抗原转阴。
3.乙肝核心抗体:乙肝核心抗体分为IgM和IgG两种类型,IgM阳性提示急性感染或近期感染,IgG阳性则表明既往感染或慢性感染。核心抗体检测常用于补充诊断,尤其对表面抗原阴性的隐匿性感染具有重要价值。
4.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直接反映病毒载量,是评估病毒复制活性的金标准。检测结果可指导抗病毒治疗,高载量提示疾病活动性强,需密切监测。实时荧光定量技术是目前常用的检测方法,灵敏度高且结果可靠。
5.肝功能检查:肝功能检查包括转氨酶、胆红素、白蛋白等指标,用于评估肝脏损伤程度。转氨酶升高提示肝细胞炎症或坏死,胆红素异常可能伴随黄疸,白蛋白降低反映肝脏合成功能受损。该检查虽非特异性,但对病情判断和治疗调整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诊断过程中需结合临床表现和病史,避免单一指标误判。检测前应空腹8小时以上,确保结果准确性。不同检测方法可能存在差异,建议在专业机构进行复查确认。治疗方案需根据多项指标综合制定,定期随访必不可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