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残余与尿路感染确实存在关联。尿残余是指排尿后膀胱内残留的尿液量,正常情况下应极少或没有。当尿残余量增多时,可能成为细菌滋生的温床,从而增加尿路感染的风险。
尿路感染通常由细菌侵入尿道、膀胱或肾脏引起。尿残余量过多会延长尿液在膀胱内的滞留时间,为细菌繁殖提供有利条件。这种情况常见于排尿功能障碍的人群,如前列腺增生患者、神经源性膀胱患者或术后恢复期人群。尿残余还可能削弱膀胱的自我保护机制,例如冲刷作用减弱,使得细菌更容易附着在尿路黏膜上,引发感染。长期尿残余可能导致膀胱壁结构改变,进一步降低抵抗力。
减少尿残余是预防尿路感染的重要措施。定期排尿、避免憋尿有助于维持膀胱正常功能。对于存在排尿困难的人群,应及时就医排查病因,如前列腺问题或神经损伤。饮水充足可稀释尿液并促进排尿,减少细菌滞留。必要时可通过导尿或药物干预改善排尿情况。若出现尿频、尿急、排尿疼痛等症状,需警惕尿路感染,尽早进行尿液检测和针对性治疗,避免感染加重或反复发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