泌尿系统感染确实可能导致尿蛋白升高。当病原体侵入泌尿系统引发炎症时,肾脏或尿路的黏膜屏障可能受损,导致蛋白质异常漏入尿液。炎症反应本身会促使局部组织释放炎性介质,增加肾小球通透性,进一步加重蛋白尿。
泌尿系统感染中,尿蛋白升高的机制与感染部位和严重程度密切相关。例如,肾盂肾炎等上尿路感染可能直接累及肾实质,造成肾小球滤过膜损伤,使大量蛋白质进入尿液。而下尿路感染如膀胱炎通常仅引起轻微蛋白尿,因炎症反应较轻。某些病原体如大肠杆菌产生的毒素可能破坏肾小管重吸收功能,导致小分子蛋白无法被回收。尿蛋白水平通常随感染控制逐渐恢复,但若持续升高,需警惕合并其他肾脏疾病的可能性。
出现尿蛋白升高时,应及时就医明确病因。泌尿系统感染需通过尿常规、尿培养等检查确诊,并针对性使用抗生素治疗。治疗期间需多饮水、避免憋尿,以促进病原体排出。若蛋白尿持续存在或伴随水肿、高血压等症状,需进一步评估肾功能,排除慢性肾病或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日常需注意个人卫生,预防感染复发,同时避免过度劳累或高蛋白饮食加重肾脏负担。定期复查尿蛋白有助于监测病情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