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出血后昏迷需立即送医确保气道通畅、持续监测生命体征以调整治疗方案、控制颅内压防止脑疝形成、维持水电解质平衡避免内环境紊乱、预防并发症如感染或血栓。具体分析如下:
1.立即送医确保气道通畅:脑出血昏迷患者常因舌根后坠或分泌物阻塞导致缺氧,需侧卧位清理口腔异物,必要时气管插管或切开。快速转运至有神经外科条件的医院,途中避免剧烈搬动头部,防止出血加重。早期供氧能减少脑细胞损伤,血氧饱和度需维持在95%以上。
2.持续监测生命体征以调整治疗方案:密切观察血压、心率、呼吸及瞳孔变化,血压过高可能引发再出血,需药物控制至合理范围。心率异常提示脑干受压,需紧急处理。动态评估意识状态,昏迷程度加深需复查影像明确病情进展,调整脱水或手术方案。
3.控制颅内压防止脑疝形成:脑水肿高峰期在出血后72小时,需静脉滴注甘露醇或高渗盐水降低颅内压。头位抬高30度促进静脉回流,避免颈部扭曲。若药物无效且出现瞳孔散大,需手术清除血肿或去骨瓣减压,挽救生命。
4.维持水电解质平衡避免内环境紊乱:昏迷患者无法自主进食,需鼻饲或静脉补充营养,每日记录出入量。低钠血症常见于抗利尿激素异常分泌,需限水补钠;高血糖加重脑损伤,需胰岛素调控。定期检测血生化,纠正酸碱失衡。
5.预防并发症如感染或血栓:长期卧床易引发肺炎,需定期翻身拍背、吸痰,必要时抗生素治疗。下肢静脉血栓风险高,可穿弹力袜或药物抗凝。保持皮肤清洁预防压疮,留置导尿管需定期消毒减少尿路感染。
昏迷患者家属需配合医护人员,避免擅自调整治疗方案。康复阶段可能较长,需耐心等待神经功能恢复。饮食宜清淡易消化,遵循医嘱逐步增加活动量。定期复查影像评估血肿吸收情况,及时调整康复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