尺桡骨骨折后需保持患肢固定制动避免移位、定期复查观察愈合情况、循序渐进进行康复训练防止关节僵硬、合理饮食补充营养促进骨骼修复、注意患处清洁预防感染。具体分析如下:
1.保持患肢固定制动避免移位:骨折初期需严格遵医嘱使用石膏或支具固定,确保骨折端稳定。避免过早活动或负重,防止骨折断端错位影响愈合。睡眠时抬高患肢高于心脏水平,减轻肿胀。固定期间观察肢体末梢血运及感觉,若出现麻木、苍白需及时就医。
2.定期复查观察愈合情况:骨折后1-2周首次复查,确认对位良好后调整固定强度。4-6周再次评估骨痂形成情况,决定是否解除外固定。若愈合延迟需进一步干预,如调整固定方式或配合物理治疗。复查时拍摄X线片是判断愈合进程的关键依据。
3.循序渐进进行康复训练防止关节僵硬:拆除固定后,初期以被动活动为主,如轻柔旋转腕关节或屈伸手指。随着疼痛减轻,逐步增加主动训练强度,如握力球锻炼前臂肌力。避免暴力牵拉或过度负重,防止二次损伤。康复过程中出现肿胀可冰敷缓解。
4.合理饮食补充营养促进骨骼修复:增加富含钙质的食物如奶制品、豆类,搭配维生素D促进钙吸收。适量补充蛋白质如鱼肉、鸡蛋,为骨痂形成提供原料。避免高盐、辛辣饮食,减少钙流失。戒烟限酒,以免影响血管微循环延缓愈合。
5.注意患处清洁预防感染:石膏固定期间避免沾水,可用湿毛巾擦拭周围皮肤。拆除固定后每日温水清洗患肢,保持干燥。若发现固定器具有松动、异味或皮肤破损渗液,需立即处理。合并开放性骨折时需定期消毒换药,严格监测感染迹象。
骨折护理期间需关注心理调适,避免焦虑情绪影响恢复。疼痛加剧或持续发热可能提示并发症,应及时就医。不同年龄段及骨折类型护理重点存在差异,需个体化调整方案。严格遵循医嘱是康复的核心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