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肾草在传统医学中有一定应用,但现代医学尚未明确证实其治疗肾炎的有效性。肾炎属于复杂的免疫性或感染性疾病,需结合临床诊断和规范治疗,草药仅可能作为辅助手段,无法替代主流医学方案。
双肾草在民间常被用于利尿、消肿,部分传统医典记载其具有清热利湿的作用。现代药理研究发现,该植物含黄酮类、皂苷等成分,可能对减轻炎症反应有一定帮助。肾炎的病因多样如IgA肾病、狼疮性肾炎等,病理机制涉及免疫调节、肾脏纤维化等复杂过程。目前缺乏高质量临床研究证明双肾草能直接改善肾功能或抑制病理进展。规范的西医治疗通常包括控制血压、蛋白尿的药物如ACEI/ARB、免疫抑制剂等,部分病例需结合激素或生物制剂。若考虑使用双肾草,需严格评估其与现有治疗的相互作用。
使用双肾草前必须咨询专业医生,避免自行服药延误病情。草药可能存在肝毒性或肾毒性风险,尤其肾炎患者肾功能已受损,不当使用可能加重负担。部分中草药含马兜铃酸等有害成分,长期服用可能导致间质性肾炎。草药质量参差不齐,可能存在农药残留或重金属超标问题。患者应优先遵循循证医学方案,定期监测尿常规、血肌酐等指标,任何辅助疗法均需在医生监督下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