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进入血液会导致败血症,这是一种严重的全身性感染反应。当细菌突破局部感染屏障侵入血液循环,会引发全身炎症反应,严重时可发展为脓毒症休克或多器官功能障碍。这种情况在医学上称为菌血症或败血症,其危险程度取决于细菌种类、数量及机体免疫状态。
细菌进入血液后,免疫系统会立即启动防御机制。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等免疫细胞释放大量炎症因子,导致发热、寒战、心率加快等全身症状。同时细菌毒素可能直接损伤血管内皮,引发凝血功能障碍。若未能及时控制,细菌随血流扩散至全身各器官,可能形成继发性感染灶,如心内膜炎、脑膜炎或骨髓炎。某些强毒力细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产生的内毒素或外毒素,可诱发细胞因子风暴,造成血压骤降和组织低灌注。
早期识别败血症征兆至关重要,包括持续高热或低温、呼吸急促、意识模糊等。确诊需通过血培养和炎症标志物检测。治疗需争分夺秒,包括广谱抗生素、液体复苏和器官功能支持。避免自行使用退烧药掩盖症状,免疫低下人群需特别注意伤口护理。预防措施包括规范处理感染灶、合理使用抗生素和加强手卫生。出现疑似症状应立即就医,延误治疗可能导致不可逆的器官损伤甚至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