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缩性骨折的治疗方法包括卧床休息与制动、药物镇痛治疗、物理康复训练、支具或矫形器固定、手术干预。具体分析如下:
1.卧床休息与制动:压缩性骨折初期需严格卧床休息,避免脊柱负重,减轻椎体压力。通常建议使用硬板床,保持脊柱中立位,翻身时需轴向翻身防止二次损伤。卧床时间根据骨折程度调整,一般需2-4周,严重者延长至6周以上。期间需密切观察是否出现压疮或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
2.药物镇痛治疗:疼痛管理是治疗关键,常用非甾体抗炎药缓解轻度疼痛,中重度疼痛可联合弱阿片类药物。骨质疏松性骨折需配合抗骨质疏松药物,如双膦酸盐类,以促进骨密度恢复。药物使用需遵循个体化原则,避免长期依赖镇痛药导致胃肠道或肝肾损伤。
3.物理康复训练:急性期过后逐步开展康复训练,初期以被动活动为主,如肌肉按摩、关节松动术。疼痛减轻后增加主动训练,如腰背肌等长收缩、低强度核心稳定性练习。康复计划需循序渐进,避免过早负重或过度训练加重损伤。
4.支具或矫形器固定:通过外部支撑限制脊柱活动,促进骨折愈合。胸腰椎骨折常用硬质支具,如胸腰骶矫形器,佩戴时间通常为8-12周。支具需根据体型定制,确保贴合且不影响呼吸功能,定期调整松紧度避免皮肤压迫。
5.手术干预:严重压缩性骨折或合并神经损伤需手术,常见方式包括椎体成形术、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等。手术目标是恢复椎体高度、稳定脊柱结构。术后需结合影像学评估复位效果,并严格遵循康复指导。
治疗期间需监测疼痛变化及神经功能,避免剧烈运动或突然扭转脊柱。饮食应富含钙质与维生素D,促进骨骼修复。定期复查影像学,评估愈合进展,及时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