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皮质脓肿是肾脏皮质区域因细菌感染形成的局部化脓性病灶,多由血行播散或尿路逆行感染引起,常见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或革兰阴性杆菌。
肾皮质脓肿通常继发于身体其他部位的感染灶,如皮肤疖肿、肺部感染或心内膜炎,细菌经血流进入肾脏皮质并繁殖,导致局部组织坏死和脓液积聚。早期症状包括高热、寒战、侧腹部疼痛及全身乏力,可能伴随恶心、呕吐。随着病情进展,脓肿扩大可波及肾周组织,甚至破溃形成肾周脓肿。诊断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如超声或CT显示肾脏皮质内低回声或低密度病灶,增强扫描可见环形强化。尿液培养和血培养有助于明确病原体,指导抗生素选择。治疗需尽早使用广谱抗生素,若脓肿较大或药物治疗无效,需穿刺引流或手术清除脓液。
肾皮质脓肿需与肾盂肾炎、肾肿瘤等疾病鉴别,延误治疗可能导致脓毒症或肾功能损害。患者应严格遵医嘱完成抗生素疗程,即使症状缓解也不可自行停药。治疗期间需监测体温、尿量及肾功能指标,出现持续高热或疼痛加重需及时复诊。糖尿病患者或免疫力低下者更易发生严重感染,需加强血糖控制和营养支持。预防关键在于及时处理身体其他部位的感染灶,避免细菌扩散至肾脏。日常注意个人卫生,多饮水以减少尿路感染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