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囊肿是一种常见的肝脏良性病变,主要由先天性因素或后天获得性原因引发。先天性肝囊肿通常在胚胎发育过程中肝内胆管发育异常导致,形成充满液体的囊腔。后天性肝囊肿可能与创伤、炎症或寄生虫感染有关,例如肝包虫病引起的囊肿。
先天性肝囊肿的形成与胚胎期胆管发育障碍密切相关。部分胆管未能正常与胆道系统连通,逐渐扩张形成孤立性或多发性囊肿。后天性因素中,肝脏损伤或炎症可能导致局部组织液潴留,形成假性囊肿。寄生虫感染如肝包虫病,寄生虫幼虫在肝内生长并分泌囊液,形成具有分隔结构的囊肿。年龄增长也可能增加肝囊肿的发生风险,可能与肝脏退行性变化有关。
肝囊肿通常无明显症状,多数在体检时偶然发现。若囊肿体积增大或继发感染,可能出现右上腹隐痛、腹胀或消化不良等症状。诊断主要依赖超声、CT或MRI检查,需与肝脓肿、肿瘤等疾病鉴别。无症状的小囊肿无需特殊处理,定期随访即可。若囊肿较大或引发不适,可考虑穿刺抽液、硬化治疗或手术切除。日常生活中需避免剧烈运动或腹部外伤,以防囊肿破裂。寄生虫性囊肿患者需严格遵医嘱进行驱虫治疗,防止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