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沙作为一味传统中药材,在中医理论中被认为具有祛风除湿、和胃化浊的功效,对于外感发热或暑湿引起的发热可能有一定辅助缓解作用,但需结合具体病因和体质辨证使用。其退热效果因人而异,不能替代现代医学的常规退热治疗,尤其在高热或严重感染时需及时就医。
中医认为蚕沙性微凉,归肝、脾、胃经,常用于暑湿感冒或风湿痹症伴随的低热。其退热机制可能与化湿解表有关,通过促进排汗、调节脾胃功能间接改善发热症状。古籍《本草纲目》提及蚕沙可治热病,但多配伍其他药物如黄芩、薄荷等增强疗效。现代蚕沙含有的叶绿素衍生物及微量元素可能具有轻微抗炎作用,但临床证据有限,缺乏大规模试验支持其单独退热的有效性。
使用蚕沙需注意药材来源安全,避免霉变或污染;煎煮前建议纱布包煎以减少杂质。孕妇、婴幼儿及过敏体质者慎用,外感风寒或无湿热的发热患者不宜。若发热超过38.5℃或持续不退,或伴有头痛、呕吐等症状,应立即就医排查感染等病因。传统疗法不能替代血常规、病原学检测等现代医学手段,中西医结合治疗需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