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肝炎可能出现食欲减退、皮肤黄染、尿液颜色加深、腹部不适、精神萎靡。具体分析如下:
1.食欲减退:小儿肝炎早期常见消化功能异常,表现为对食物兴趣降低甚至拒食。由于肝脏代谢能力下降,胆汁分泌减少,影响脂肪类食物消化吸收。部分患儿伴随恶心呕吐,进食后腹胀感明显。长期摄入不足可能导致体重下降,需警惕营养不良风险。
2.皮肤黄染:胆红素代谢障碍引发巩膜及全身皮肤黄染,程度与病情相关。轻者仅面部轻微发黄,重者可见橙黄色改变。黄疸多从眼白部位开始显现,逐渐扩散至躯干和四肢。观察时需注意与胡萝卜素血症等非病理性黄染区别,后者通常不涉及巩膜变色。
3.尿液颜色加深:肝脏处理胆红素能力减弱时,尿液中尿胆原含量升高,呈现浓茶色或酱油样改变。颜色深浅与胆红素水平呈正相关,晨起第一次排尿尤为明显。排尿时无疼痛感,但可能伴有泡沫增多现象,需与血尿或药物染色鉴别。
4.腹部不适:右上腹隐痛或胀痛多见,肝脏肿大时可触及包块。婴幼儿常表现为哭闹不安,拒按腹部。部分患儿伴随腹泻或便秘,肠鸣音异常。触诊需注意肝脏质地变化,质地偏硬可能提示病程较长或纤维化倾向。
5.精神萎靡:代谢毒素堆积影响神经系统功能,表现为嗜睡、反应迟钝或异常烦躁。严重者可出现意识模糊,与肝性脑病相关。日常活动中易疲劳,游戏或学习时注意力难以集中,睡眠节律紊乱较为常见。
出现相关症状应及时就医,避免自行用药。饮食宜清淡易消化,控制高脂高糖摄入。密切观察症状变化,记录每日体征波动情况。检查肝功能时应空腹采血,确保结果准确性。恢复期避免剧烈运动,遵循医嘱定期复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