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不治疗可能导致畸形愈合、关节功能受限、慢性疼痛、肌肉萎缩、邻近组织损伤。具体分析如下:
1.畸形愈合:骨折断端未正确复位固定,愈合时可能出现错位或成角,导致肢体外观异常。长期畸形可能影响负重能力,例如下肢骨折后跛行,上肢骨折后持物困难。严重畸形可能压迫神经血管,引发麻木或血液循环障碍。
2.关节功能受限:靠近关节的骨折易引发僵硬或活动障碍,尤其长期制动会加重粘连。例如肘关节骨折未治疗可能无法完全伸展,膝关节骨折可能影响行走。关节面不平整还会加速软骨磨损,增加骨关节炎风险。
3.慢性疼痛:骨折端异常活动或愈合不良会持续刺激周围神经,形成顽固性疼痛。疼痛可能随天气变化或劳累加重,甚至影响睡眠。部分病例因骨痂压迫神经需后期手术干预。
4.肌肉萎缩:长期缺乏运动导致肌肉体积缩小、力量下降,恢复期需更长时间锻炼。例如小腿骨折后可能伴随足下垂,大腿肌肉萎缩会影响站立平衡。萎缩严重时可能无法完全恢复原有功能。
5.邻近组织损伤:移位骨片可能刺破皮肤形成开放性骨折,增加感染风险。未固定的骨折端反复摩擦会损伤血管、肌腱或内脏,如肋骨骨折可能刺伤肺脏,骨盆骨折可能波及尿道。
骨折后应避免自行移动患肢,早期就医评估损伤程度。根据医生建议选择固定方式,康复期循序渐进锻炼,定期复查愈合进度。饮食注意补充钙质与蛋白质,戒烟酒以促进骨痂形成。出现红肿、发热或疼痛加剧需警惕感染或移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