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后不治疗可能导致畸形愈合、关节功能受限、慢性疼痛、肌肉萎缩、感染风险增加。具体分析如下:
1.畸形愈合:骨折断端未正确复位固定,愈合时可能出现错位或成角。骨骼形态异常会影响肢体外观,严重时导致承重不平衡或邻近关节受力不均。例如小腿骨折畸形愈合可能引发跛行,长期行走困难还可能诱发腰椎代偿性侧弯。
2.关节功能受限:靠近关节的骨折不处理易引发粘连或僵硬。关节腔内出血机化形成纤维组织,限制活动范围。肘关节骨折未治疗可能无法完全伸直或弯曲,日常梳洗、进食等动作受阻。长期制动还会加速软骨退化,增加创伤性关节炎概率。
3.慢性疼痛:骨折端异常摩擦或神经压迫可能持续产生疼痛。未复位的碎骨片刺激周围软组织,局部炎症反复发作。疼痛可能从急性转为顽固性,夜间或天气变化时加重,部分患者需长期依赖镇痛药物。
4.肌肉萎缩:缺乏主动锻炼导致肌肉失用性萎缩。骨折周围肌群因疼痛抑制收缩,营养供应减少,肌纤维逐渐变细。大腿骨折卧床数月后,患肢周径可能缩小数cm,恢复期需更长时间进行力量训练。
5.感染风险增加:开放性骨折未清创易引发骨髓炎。伤口污染细菌侵入骨组织,局部红肿热痛并伴随脓液渗出。慢性感染可能形成窦道,长期流脓甚至导致败血症,需手术清除坏死骨并长期抗感染治疗。
骨折后应避免自行移动患肢,防止二次损伤。早期就医评估损伤程度,根据医生建议选择固定或手术方案。康复期需循序渐进锻炼,定期复查影像确认愈合进度。饮食注意补充钙质与蛋白质,戒烟酒以促进骨痂形成。出现异常肿胀、发热或疼痛加剧需及时复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