疱疹性咽峡炎高热需及时降温避免惊厥、保持水分摄入预防脱水、使用药物缓解症状、局部护理减轻不适、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具体分析如下:
1.及时降温避免惊厥:高热可能引发惊厥,需采用物理降温如温水擦浴或退热贴,体温超过38.5℃时服用退热药物。退热药物需按剂量使用,避免过量。物理降温时重点擦拭颈部、腋窝等大血管分布区域。退热后仍需监测体温,防止反复高热。
2.保持水分摄入预防脱水:高热易导致体液流失,需少量多次补充温水或淡盐水。避免饮用过甜或刺激性饮品。婴幼儿可增加母乳或配方奶喂养。出现尿量减少、口唇干燥等脱水症状时需及时就医。补液时注意温度适宜,避免过冷或过热刺激咽喉。
3.使用药物缓解症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病毒药物抑制病毒复制。咽喉疼痛可选用含片或喷雾剂局部镇痛。退热药物优先选择对胃肠道刺激较小的剂型。避免自行使用抗生素,疱疹性咽峡炎多为病毒感染。用药期间注意观察是否出现皮疹等不良反应。
4.局部护理减轻不适:用淡盐水漱口缓解咽部疼痛,婴幼儿可用棉签蘸取少量生理盐水清洁口腔。饮食以流质或半流质为主,避免过硬、过烫食物刺激黏膜。保持口腔卫生,减少继发感染风险。咽部疱疹破溃后需更注意清洁,防止细菌感染。
5.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记录体温波动频率及最高温度。注意是否出现嗜睡、呕吐、肢体抖动等异常表现。疱疹性咽峡炎通常病程为1周左右,若症状持续加重需及时就医。恢复期仍需避免剧烈活动,防止免疫力下降导致反复感染。
治疗期间需保持环境通风,避免交叉感染。饮食宜清淡,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加重咽部不适。高热期间减少衣物包裹,以利散热。接触患者后需彻底洗手,防止病毒传播。恢复后适当补充营养,促进黏膜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