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外敷药方主要用于消肿止痛、活血化瘀、促进骨骼愈合。常见的外敷方剂包括中药膏、散剂或捣烂的鲜药,通过局部敷贴发挥治疗作用。
传统中医外敷药方多选用具有活血散瘀、接骨续筋功效的中药材。例如,桃仁、红花、当归、川芎等可配伍制成膏药,敷于患处以缓解肿胀疼痛。骨碎补、自然铜、续断等药材能促进骨痂形成,加速骨折愈合。鲜药如蒲公英、马齿苋捣烂外敷,可清热解毒,减少局部炎症。部分方剂会加入冰片、樟脑等成分,增强止痛效果。使用时需将药物均匀涂抹于纱布,覆盖骨折部位并固定,每日更换以确保药效。
外敷药方需根据骨折类型和体质差异调整,避免过敏或刺激。皮肤破损或感染者不宜直接敷药,防止感染加重。药物需新鲜配制,久置可能降低疗效。外敷期间密切观察皮肤反应,出现红肿、瘙痒需立即停用。严重骨折需结合西医固定或手术,外敷仅作为辅助手段。孕妇、儿童及过敏体质者应在医师指导下使用,避免自行滥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