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原体感染确实可能导致尿路感染。支原体是一类缺乏细胞壁的微生物,其中解脲支原体和人型支原体与泌尿生殖系统感染密切相关。这类病原体可通过性接触传播,定植于尿道或生殖道黏膜,引发炎症反应,从而出现尿频、尿急、排尿疼痛等尿路感染症状。
支原体引起的尿路感染常见于性活跃人群,尤其是年轻女性。由于尿道解剖结构较短,病原体更容易上行至膀胱。部分患者可能症状轻微或无症状,但仍有传染风险。实验室诊断需依靠尿液培养或核酸扩增技术,常规尿常规检查可能无法直接检出支原体。治疗首选大环内酯类或四环素类抗生素,但近年来耐药性问题值得关注。与细菌性尿路感染不同,支原体感染常合并生殖道症状,如宫颈炎、前列腺炎等,需全面评估泌尿生殖系统状况。
预防支原体尿路感染需注重安全性行为,避免高危接触。出现疑似症状应及时就医,避免自行用药导致耐药性。治疗期间需遵医嘱完成疗程,即使症状缓解也不宜过早停药。性伴侣应同步检查治疗,防止反复交叉感染。免疫功能低下者或孕妇需特别警惕,支原体感染可能增加早产或新生儿感染风险。日常需保持外阴清洁,避免过度冲洗破坏正常菌群平衡。若反复发作,建议排查是否存在泌尿系统结构异常或其他合并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