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鼻塞可进行鼻内镜检查、鼻窦CT扫描、过敏原检测、血常规检查、鼻腔分泌物培养。具体分析如下:
1.鼻内镜检查:通过纤细的软管探头深入鼻腔,直接观察鼻甲、鼻中隔及鼻窦开口情况,判断是否存在结构异常或炎症。检查过程无明显疼痛,可清晰显示黏膜肿胀、息肉或分泌物潴留,适用于反复鼻塞或怀疑占位性病变的情况。
2.鼻窦CT扫描:利用断层成像技术显示鼻窦及周围骨骼的立体结构,明确窦腔是否积液、黏膜增厚或存在解剖变异。对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或肿瘤诊断有较高价值,能辅助制定手术方案。
3.过敏原检测:通过皮肤点刺试验或血清特异性抗体检测,筛查引发鼻黏膜肿胀的过敏物质,如尘螨、花粉或动物皮屑。阳性结果可指导避免接触或脱敏治疗,尤其适合季节性鼻塞或伴发喷嚏的患者。
4.血常规检查:分析白细胞计数及嗜酸性粒细胞比例,初步鉴别感染性鼻炎或过敏性鼻炎。细菌感染常伴中性粒细胞升高,而过敏则以嗜酸性粒细胞增多为主,需结合其他检查综合判断。
5.鼻腔分泌物培养:采集鼻内分泌物进行微生物培养,明确是否存在细菌或真菌感染。针对抗生素耐药或久治不愈的鼻塞,可精准选择敏感药物,避免经验性用药的盲目性。
检查前需空腹的项目应提前禁食,避免剧烈运动或擤鼻影响结果准确性。过敏原检测前一周停用抗组胺药物,鼻内镜检后短暂避免辛辣刺激饮食。根据症状特点选择针对性检查,必要时联合多项以全面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