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增生可以通过针灸治疗缓解症状。针灸作为中医传统疗法,能够调节局部气血循环,减轻炎症反应,对于骨质增生引起的疼痛、麻木及活动受限具有改善作用。临床实践表明,通过刺激特定穴位,可有效缓解神经压迫症状,延缓病情进展。
针灸治疗骨质增生主要针对足三里、肾俞、夹脊穴等穴位,通过疏通经络、散寒除湿来改善局部微循环。治疗时通常配合电针、温针或艾灸以增强效果,尤其适用于腰椎、颈椎等部位的骨质增生。连续治疗2-3个疗程后,多数患者疼痛评分显著降低,关节功能得到改善。但需注意,针灸无法消除骨刺本身,其作用集中于症状管理,需结合康复训练或药物进行综合干预。
接受针灸治疗需选择正规医疗机构,确保操作规范。局部皮肤感染、严重骨质疏松或凝血功能障碍者应避免针灸。治疗期间可能出现短暂酸胀或皮下淤血,属正常反应,但若出现持续疼痛或头晕需及时告知医师。孕妇及心脏病患者需谨慎选穴。同时,针灸仅为辅助手段,患者需避免久坐、负重等加重病情的习惯,并定期复查影像学以评估骨质增生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