眩晕症可挂神经内科、耳鼻喉科、心血管内科、骨科、中医科。具体分析如下:
1.神经内科:眩晕可能与脑部疾病有关,如脑供血不足或小脑病变。神经内科通过神经系统检查、影像学手段判断是否存在中枢性眩晕。常见检查包括头颅CT或核磁共振,必要时进行前庭功能测试。治疗以改善血液循环或营养神经为主,严重时需住院观察。
2.耳鼻喉科:耳源性眩晕占比较高,如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或梅尼埃病。耳鼻喉科通过听力测试、平衡功能检查明确诊断。手法复位是常见治疗方式,配合药物缓解症状。日常需避免剧烈头部运动,减少盐分摄入有助于控制病情。
3.心血管内科:血压异常或心律失常可能导致眩晕。心血管内科侧重血压监测、心电图等检查,排除心源性因素。调整降压药物或改善心功能后症状多能缓解。患者需定期监测血压,避免突然起身或过度劳累。
4.骨科:颈椎病引发的眩晕需骨科介入。通过X光或核磁共振评估颈椎状态,判断是否压迫血管或神经。治疗包括牵引、理疗或药物,严重者需手术。日常需保持正确姿势,避免长时间低头。
5.中医科:中医认为眩晕与气血不足或肝阳上亢有关。通过脉诊、舌象辨证施治,常用针灸、中药调理。治疗周期较长,需配合饮食起居调整。
眩晕涉及多学科,首次就诊可优先选择神经内科或耳鼻喉科。检查前避免剧烈运动或服用眩晕药物,如实描述发作频率和伴随症状。饮食清淡,保持情绪稳定有助于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