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肝吸虫病主要采用驱虫药物,常用药物包括吡喹酮和阿苯达唑。吡喹酮是首选药物,通过破坏虫体表皮结构导致其死亡,阿苯达唑则抑制虫体微管蛋白合成,干扰能量代谢。具体用药方案需根据感染程度、患者体质及并发症调整,通常需在医生指导下完成疗程。
肝吸虫病的驱虫治疗需结合感染阶段和临床表现。急性期以控制症状为主,辅以护肝治疗;慢性期则直接针对虫体用药。吡喹酮需分次服用以减少副作用,阿苯达唑疗程较长,适用于轻度感染或联合用药。重症患者可能需住院观察,合并胆道梗阻时需先行内镜或手术解除阻塞,再行驱虫。治疗期间需监测肝功能,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头痛、恶心等药物反应,通常可自行缓解。
注意事项包括严格遵循医嘱用药,避免自行调整剂量。治疗前后需复查粪便虫卵或血清抗体,确认疗效。流行区居民应避免生食淡水鱼虾,砧板、餐具需生熟分开。驱虫后仍有腹痛、黄疸等症状需及时复诊,排除残留感染或并发症。孕妇、儿童等特殊人群用药需谨慎,需由专科医生评估风险。集体驱虫需在公共卫生部门指导下进行,以降低重复感染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