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目前尚无特效抗病毒药物,临床治疗以对症支持为主。轻症患者通常采用退热、补液等常规处理,重症病例需住院接受免疫球蛋白、糖皮质激素等综合治疗。部分病例可遵医嘱使用利巴韦林等广谱抗病毒药物,但疗效尚未完全明确。
手足口病由肠道病毒引起,常见病原体包括柯萨奇病毒A16型和肠道病毒71型。治疗药物选择需结合症状严重程度:发热超过38.5℃可使用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口腔疱疹疼痛可用利多卡因气雾剂局部缓解;脱水患者需口服补液盐。针对EV71感染的重症病例,临床可能采用干扰素α雾化吸入治疗。近年研究发现普来可那利等新型抗肠道病毒药物具有一定潜力,但仍需更多循证医学证据支持。中药制剂如蓝芩口服液、康复新液等可作为辅助治疗手段。
手足口病用药需严格遵循医嘱,避免自行使用抗生素或抗病毒药物。重症病例出现持续高热、肢体抖动或呼吸急促时,应立即就医。托幼机构患儿应隔离两周,居家治疗期间保持皮肤清洁,剪短指甲防止抓破疱疹。哺乳期母亲接触患儿后需彻底洗手,婴幼儿用具应每日消毒。疫苗接种是预防EV71型重症手足口病的有效手段,建议6月龄至5岁儿童及时接种。治疗期间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警惕脑炎、肺水肿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