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手足口病的药物包括抗病毒药物、解热镇痛药、口腔局部用药、皮肤外用药、中药制剂。具体分析如下:
1.抗病毒药物:手足口病主要由肠道病毒引起,临床常用抗病毒药物抑制病毒复制,缩短病程。这类药物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早期应用效果更佳,但并非所有病例都需要。部分抗病毒药物可能引起胃肠道反应,用药期间需观察不良反应。
2.解热镇痛药:患儿常伴有发热、咽痛等症状,可选用适合儿童的解热镇痛药缓解不适。需严格按体重计算剂量,避免过量使用。此类药物对胃肠道有刺激,建议餐后服用。体温超过38.5℃时考虑使用,同时配合物理降温。
3.口腔局部用药:口腔疱疹破溃后形成溃疡,可使用具有镇痛消炎作用的喷雾或凝胶。用药前清洁口腔,避免刺激性食物。每日多次涂抹,促进溃疡愈合。选择儿童专用剂型,减少局部刺激感。
4.皮肤外用药:针对手足部皮疹,可涂抹具有收敛止痒作用的药膏。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抓挠。疱疹未破溃时无需特殊处理,破溃后可预防性使用抗菌药膏。穿着宽松衣物,减少摩擦。
5.中药制剂:部分清热解毒的中成药可辅助缓解症状,如板蓝根、金银花等制剂。需辨证使用,遵循医嘱。中药汤剂可能影响患儿接受度,可选择颗粒或口服液剂型。
治疗期间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出现持续高热、精神萎靡等症状及时就医。保持室内通风,患儿用品单独消毒。饮食以流质或软食为主,避免过热或酸性食物。康复后仍可能排毒,需隔离至症状完全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