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患手足口病应及时就医并按医嘱用药、保持皮肤清洁避免抓破疱疹、多饮水预防脱水、进食清淡易消化食物、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具体分析如下:
1.及时就医并按医嘱用药:手足口病由病毒感染引起,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病毒药物。发热超过38.5℃时可使用退热药,口腔溃疡疼痛可使用局部喷雾缓解。切勿自行使用抗生素,以免造成菌群失调。重症病例可能出现脑炎或肺水肿,需住院治疗。
2.保持皮肤清洁避免抓破疱疹:疱疹破溃可能引发细菌感染。每日用温水轻柔擦洗皮肤,穿着宽松棉质衣物。剪短指甲防止抓挠,疱疹未破时可涂炉甘石洗剂止痒。出现化脓需外用抗菌药膏,发热伴皮肤红肿应立即就医。
3.多饮水预防脱水:发热和口腔溃疡易导致水分摄入不足。少量多次饮用温凉开水或淡盐水,婴幼儿可增加母乳喂养次数。出现尿量减少、口唇干裂等脱水症状时需口服补液盐,严重者需静脉补液。
4.进食清淡易消化食物:口腔疼痛期间选择流质或半流质食物,如米汤、藕粉、蒸蛋等。食物应放凉后食用,避免酸、辣、硬等刺激性食物。营养不足时可补充维生素B族,促进黏膜修复。
5.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持续高热超过3天、频繁呕吐、肢体抖动或呼吸急促提示病情加重。监测体温每4小时一次,记录精神状况和进食量。出现嗜睡、抽搐等神经系统症状必须立即送医。
患病期间需隔离两周,避免交叉感染。玩具餐具每日煮沸消毒,居室保持通风。康复后仍有少量病毒通过粪便排出,继续做好手部卫生。接触患儿分泌物后需用流动水洗手,处理尿布时戴手套。托幼机构发现病例应上报疾控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