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患手足口病需保持充足休息、进行退热处理、保持皮肤清洁、补充足够水分、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具体分析如下:
1.保持充足休息:手足口病患儿需减少活动量,避免过度疲劳。睡眠不足可能影响免疫系统功能,延长病程。卧床休息有助于身体集中能量对抗病毒,促进恢复。室内环境应保持安静舒适,温度适宜,避免强光刺激。
2.进行退热处理:体温超过38.5℃时需使用退热药物,避免高热引发惊厥。物理降温可配合温水擦浴,但禁用酒精。退热药物需按体重计算剂量,间隔4-6小时重复使用,24小时内不超过4次。持续高热或退热无效需及时就医。
3.保持皮肤清洁:疱疹破裂可能继发感染,需每日用温水轻柔清洗皮肤。避免搔抓,指甲应剪短。衣物选择纯棉材质,减少摩擦。口腔疱疹可用淡盐水漱口,婴幼儿可用棉签蘸取生理盐水擦拭。
4.补充足够水分:发热和口腔溃疡易导致脱水,需少量多次补充温水或口服补液盐。拒绝饮水的患儿可尝试冷流质食物,如稀粥、米汤。观察尿量,若6小时无排尿需警惕脱水。
5.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注意是否出现持续呕吐、肢体抖动、呼吸急促等重症表现。监测体温曲线和疱疹变化,记录进食量与精神状态。症状加重或三天无改善需复诊,警惕心肌炎或脑炎等并发症。
患病期间避免前往公共场所,防止交叉感染。餐具毛巾需单独使用并煮沸消毒。康复后仍可能排毒2-4周,需持续做好手部卫生。接种疫苗可降低重症风险,但无法完全预防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