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脂瘤型中耳炎常见症状包括耳内流脓且带有特殊臭味、听力逐渐下降、耳部闷胀或疼痛感、头晕或平衡障碍、耳镜检查可见白色鳞屑或团块状物。具体分析如下:
1.耳内流脓且带有特殊臭味:胆脂瘤型中耳炎会导致耳道持续或间断性流出脓液,脓液通常呈现黄褐色或灰白色,伴有明显的腐败性臭味。这种臭味是由于胆脂瘤上皮细胞脱落并堆积,继发细菌感染后产生分解物质所致。脓液可能黏稠或稀薄,量多时可能外溢至耳廓周围。长期流脓可能引发外耳道皮肤炎症,甚至导致耳周淋巴结肿大。
2.听力逐渐下降:胆脂瘤侵蚀中耳传音结构,如听小骨或鼓膜,造成传导性听力障碍。早期可能仅表现为轻微耳闷或听音模糊,随着病情进展,听力损失逐渐加重。若胆脂瘤侵犯内耳,可能合并感音神经性聋,此时听力下降更为显著。部分患者可能因单侧听力受损而忽视症状,延误诊治。
3.耳部闷胀或疼痛感:胆脂瘤增大压迫中耳腔或继发感染时,可能引发耳内闷胀感,类似异物堵塞。急性感染期可能出现剧烈耳痛,疼痛可放射至同侧头部或颞部。部分患者描述为钝痛或搏动性疼痛,尤其在夜间或咀嚼时加重。若合并乳突炎,耳后区域可能出现压痛或红肿。
4.头晕或平衡障碍:胆脂瘤侵犯内耳前庭系统时,可能引发阵发性眩晕或平衡失调。眩晕多表现为天旋地转感,持续数分钟至数小时,伴随恶心或呕吐。部分患者行走时出现步态不稳,尤其在黑暗环境中症状加重。若半规管受累,可能诱发位置性眩晕,头部转动时症状明显。
5.耳镜检查可见白色鳞屑或团块状物:通过专业耳镜检查,可发现鼓膜穿孔或松弛部内陷,穿孔边缘常附着白色角质碎屑或豆渣样物质。胆脂瘤团块可能呈珍珠样光泽,周围黏膜充血或水肿。部分病例可见肉芽组织增生,严重时胆脂瘤可能穿透鼓室盖或乳突骨质。
出现上述症状需及时就医,避免自行掏耳或使用滴耳液。治疗方式需根据病情严重程度选择,延误可能引发颅内并发症。日常保持耳道干燥,避免用力擤鼻或耳道进水。定期复查听力及影像学检查,监测病情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