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肿瘤的临床表现包括感觉障碍、运动功能障碍、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疼痛、反射异常。具体分析如下:
1.感觉障碍:脊髓肿瘤压迫神经传导通路时,常导致感觉异常或缺失。早期可能出现肢体麻木、刺痛或蚁行感,随着病情进展,可发展为特定节段的感觉减退或消失。部分病例出现感觉分离现象,即痛温觉丧失而触觉保留。感觉障碍的范围与肿瘤位置密切相关,颈段肿瘤多影响上肢,胸腰段肿瘤则以下肢症状为主。
2.运动功能障碍:肿瘤压迫脊髓前角或皮质脊髓束时,引发肌肉无力、僵硬或瘫痪。早期表现为行走不稳、持物困难,后期可能出现截瘫或四肢瘫。运动障碍常呈进行性加重,且与肿瘤生长速度相关。上运动神经元受损时出现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下运动神经元受累则导致肌萎缩和反射减弱。
3.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脊髓肿瘤影响交感或副交感神经通路时,引发排尿排便障碍、血压波动或排汗异常。常见症状包括尿潴留、尿失禁、便秘或腹泻。骶段肿瘤可能早期出现大小便功能障碍,而高位肿瘤可伴随霍纳综合征。自主神经症状常提示病情较重,需紧急干预。
4.疼痛:局部脊痛或放射性疼痛是常见首发症状,与肿瘤压迫神经根或硬膜相关。疼痛性质多为钝痛或电击样痛,咳嗽、打喷嚏时加重。夜间平卧疼痛加剧是典型特征,可能与静脉回流受阻有关。疼痛部位有助于定位肿瘤节段,如颈肩痛提示颈段病变,腰腿痛多见于腰骶段肿瘤。
5.反射异常:脊髓肿瘤可导致深反射、浅反射或病理反射改变。常见表现为腱反射亢进或消失,腹壁反射减弱,巴宾斯基征阳性。反射异常与受累脊髓节段一致,如颈段肿瘤多见肱二头肌反射异常,腰段肿瘤则影响膝腱反射。反射变化是判断病情进展的重要指标。
出现上述症状需及时就医,避免延误诊治。影像学检查是明确诊断的关键,治疗方案需根据肿瘤性质、位置及患者状态个体化制定。康复训练对改善神经功能缺损有重要意义,定期随访可监测病情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