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脊髓炎的临床表现包括突发性肢体无力或瘫痪、感觉障碍如麻木或刺痛、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如排尿困难、病变节段以下腱反射异常以及伴随发热或全身不适等非特异性症状。具体分析如下:
1.突发性肢体无力或瘫痪:急性脊髓炎常导致脊髓运动神经传导受阻,表现为病变水平以下肢体肌力迅速下降,严重时可发展为完全性瘫痪。早期可能为弛缓性瘫痪,后期因脊髓休克解除转为痉挛性瘫痪。瘫痪范围与病变节段相关,高位颈髓受累可能影响呼吸肌功能。
2.感觉障碍如麻木或刺痛:脊髓后索或脊髓丘脑束受损时,出现病变平面以下感觉减退或消失,部分患者有束带感或针刺样疼痛。感觉障碍多呈传导束型分布,与运动障碍平面一致,偶见分离性感觉障碍。
3.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如排尿困难:脊髓侧角或传导通路受累引发尿潴留、便秘等排便异常,早期多为无张力性膀胱,后期可转为反射性膀胱。部分患者出现病变以下皮肤干燥、无汗或立毛反射消失。
4.病变节段以下腱反射异常:急性期因脊髓休克表现为腱反射减弱或消失,数周后逐渐亢进并出现病理反射。腹壁反射和提睾反射早期消失,恢复期可能仍减弱。
5.伴随发热或全身不适等非特异性症状:部分患者在神经症状出现前1-2周有感染史,表现为低热、头痛或肌肉酸痛,可能与免疫反应相关,但并非所有患者均出现。
急性脊髓炎需尽早干预,避免延误治疗导致不可逆损伤。康复训练应循序渐进,注意预防压疮和深静脉血栓。定期随访评估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必要时调整治疗方案。保持情绪稳定有助于病情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