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疹的临床表现包括发热、咳嗽与结膜炎、口腔黏膜斑、皮疹、淋巴结肿大。具体分析如下:
1.发热:麻疹初期表现为持续性高热,体温可达39-40℃,通常持续3-5天。发热初期可能伴随乏力、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随着病情进展,体温逐渐下降,但皮疹出现后可能再次升高。发热是机体对病毒感染的典型反应,需密切监测体温变化。
2.咳嗽与结膜炎:麻疹患者常出现干咳、咽喉痛等呼吸道症状,同时伴有结膜充血、流泪、畏光等眼部表现。咳嗽由呼吸道黏膜炎症引起,结膜炎则与病毒直接侵袭眼结膜有关。这些症状在发病初期尤为明显,可能早于皮疹出现。
3.口腔黏膜斑:发病2-3天后,口腔颊黏膜上可出现灰白色小点,周围绕以红晕,称为科氏斑。此斑点是麻疹早期诊断的重要依据,通常持续1-2天后逐渐消失。黏膜斑的形成与病毒在局部复制导致上皮细胞坏死有关。
4.皮疹:麻疹皮疹为红色斑丘疹,初期见于耳后、发际,逐渐蔓延至面部、躯干及四肢。皮疹特点为压之褪色,可融合成片,伴有轻度瘙痒。皮疹持续3-5天后按出疹顺序消退,遗留色素沉着及糠麸样脱屑。皮疹的出现标志病毒血症达到高峰。
5.淋巴结肿大:麻疹患者常伴有颈部、耳后淋巴结肿大,触痛不明显。淋巴结肿大是免疫系统对病毒感染的反应,通常随病情好转逐渐消退。
麻疹具有高度传染性,发病期间需隔离至皮疹消退后5天。避免接触未接种疫苗的易感人群,尤其是婴幼儿及免疫力低下者。出现高热不退、呼吸困难等严重症状时需立即就医。保持室内空气流通,补充水分,注意眼部及皮肤清洁有助于缓解不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