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髓炎术后伤口反复感染需加强局部清创换药、规范使用敏感抗生素、改善全身营养状态、控制基础疾病、必要时行二次手术清除病灶。具体分析如下:
1.加强局部清创换药:术后伤口感染需彻底清除坏死组织和分泌物,保持引流通畅。每日或隔日换药,使用碘伏等消毒液冲洗创面,必要时放置引流条。感染严重时可采用负压吸引技术促进肉芽组织生长,减少细菌滋生。换药过程中严格无菌操作,避免交叉感染。
2.规范使用敏感抗生素: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选择针对性抗生素,避免盲目用药。静脉给药优先,确保血药浓度达标。疗程需充足,通常持续4-6周以上,防止细菌耐药。联合用药时注意药物相互作用,定期监测肝肾功能。
3.改善全身营养状态:营养不良会延缓伤口愈合,需补充高蛋白、高热量饮食,必要时输注白蛋白或氨基酸。维生素C和锌元素对胶原合成至关重要,可适量补充。贫血患者需纠正血红蛋白水平,提高组织氧供。
4.控制基础疾病:糖尿病、免疫缺陷等疾病易导致感染迁延,需积极调控血糖至稳定范围。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者需评估用药方案,权衡感染风险。高血压患者保持血压平稳,改善局部微循环。
5.必要时行二次手术清除病灶:若保守治疗无效或骨髓炎范围扩大,需手术彻底清除死骨和炎性肉芽组织。术中取病理明确感染性质,术后放置灌洗引流系统。严重骨缺损可考虑植骨或皮瓣修复,重建功能。
术后需保持伤口干燥清洁,避免剧烈活动导致裂开。定期复查血常规和炎症指标,观察体温变化。严格遵医嘱完成抗生素疗程,不可自行减量或停药。出现红肿热痛等症状及时就医,防止感染扩散。饮食宜清淡易消化,戒烟限酒促进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