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皮质髓质脓肿可做尿液检查、血液检查、影像学检查、细菌培养、肾功能检查。具体分析如下:
1.尿液检查:尿液检查可发现脓尿、蛋白尿或血尿,提示泌尿系统存在感染或炎症。尿沉渣镜检可见白细胞增多,部分情况下可见细菌。尿常规结合尿培养有助于判断致病菌种类,为后续治疗提供依据。
2.血液检查:血液检查可评估感染程度及全身炎症反应。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提示细菌感染,C反应蛋白和降钙素原水平增高进一步证实感染存在。血培养在寒战高热时可能检出致病菌,对指导抗生素使用有重要意义。
3.影像学检查:影像学检查是明确脓肿位置及范围的关键手段。超声检查可初步发现肾脏结构异常,CT或磁共振能清晰显示脓肿大小、形态及周围组织受累情况。增强扫描有助于鉴别脓肿与肿瘤或其他占位性病变。
4.细菌培养:细菌培养可确定致病菌种类及药物敏感性。脓液或尿液培养阳性结果能直接指导抗生素选择,避免盲目用药导致耐药性。培养需在抗生素使用前完成,以提高检出率。
5.肾功能检查:肾功能检查评估肾脏滤过及排泄功能是否受损。血肌酐和尿素氮水平异常提示肾功能减退,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可能反映感染对肾脏的长期损害。动态监测有助于判断病情进展及治疗效果。
检查需结合临床表现综合判断,避免单一指标误诊。抗生素使用前应完成细菌培养,影像学检查优先选择无创方法。治疗期间定期复查相关指标,及时调整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