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革热和流行性出血热是两种不同的传染病,病原体、传播途径和临床表现均有明显区别。登革热由登革病毒引起,主要通过伊蚊叮咬传播;流行性出血热则主要由汉坦病毒导致,接触啮齿类动物或其排泄物是主要传播途径。
登革热的典型症状包括突发高热、剧烈头痛、肌肉关节痛,部分病例可能出现皮疹或轻度出血表现。流行性出血热则以发热、出血倾向和肾脏损害为主要特征,临床分为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和恢复期。实验室检查中,登革热患者可能出现血小板减少和白细胞减少,而流行性出血热常伴随蛋白尿、血尿及肾功能异常。两种疾病的治疗原则不同:登革热以对症支持为主,需密切监测出血倾向;流行性出血热需早期干预,纠正电解质紊乱并预防肾功能衰竭。
预防登革热需重点防蚊灭蚊,减少伊蚊滋生环境,外出时使用驱蚊剂。流行性出血热的预防强调避免接触鼠类及其排泄物,疫区人员需做好防护。两种疾病均无特效抗病毒药物,早期识别症状并及时就医至关重要。若出现疑似症状,应主动告知流行病学史,避免误诊延误治疗。疫苗接种方面,登革热疫苗在部分国家获批但适用人群有限,流行性出血热疫苗在国内特定地区推荐接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