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炎的诊断需要结合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综合判断。常见肝炎类型包括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炎等,不同类型诊断方法有所差异。
出现疑似肝炎症状时,如乏力、食欲减退、恶心、黄疸或右上腹隐痛,需及时就医检查。医生通常会先进行肝功能检测,包括转氨酶ALT、AST、胆红素、白蛋白等指标,异常升高可能提示肝脏损伤。病毒性肝炎需通过血清学检测明确病原体,如甲肝抗体、乙肝表面抗原、丙肝抗体等。影像学检查如B超、CT或MRI可观察肝脏形态变化,判断是否存在肝硬化或肿瘤。必要时需进行肝穿刺活检,明确肝脏炎症程度和纤维化分期。
诊断过程中需注意排除其他可能引起肝功能异常的疾病,如药物性肝损伤、脂肪肝或胆道梗阻。检查前需空腹8-12小时,避免饮酒和剧烈运动。部分肝炎具有传染性,确诊后需采取隔离措施,避免密切接触。长期服药或慢性病患者需主动告知医生用药史,某些药物可能干扰检测结果。若出现严重症状如意识模糊、呕血或腹水,需立即急诊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