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盆骨检查主要包括外观检查、触诊检查、活动度检查、影像学检查、疼痛评估。具体分析如下:
1.外观检查:观察骨盆区域是否存在皮肤异常、肿胀或不对称,检查两侧髂嵴、耻骨联合是否对齐,判断是否有明显畸形或位置偏移。
2.触诊检查:通过手法按压骨盆周围骨骼及软组织,评估耻骨联合、骶髂关节等部位是否存在压痛、异常隆起或肌肉紧张,判断关节稳定性。
3.活动度检查:让产妇进行骨盆前倾、后倾及侧向运动,测试关节活动范围是否受限,观察是否伴随弹响或疼痛,评估功能恢复情况。
4.影像学检查:根据临床需要选择X光、超声或核磁共振,明确骨骼结构是否异常,判断是否存在骨折、关节错位或软组织损伤。
5.疼痛评估:询问产妇日常活动中的疼痛程度和部位,结合VAS评分或描述性记录,分析疼痛与姿势、运动的关系,指导后续康复。
产后盆骨检查需结合多种方法综合评估,早期发现问题有助于针对性干预。检查过程中需注意产妇舒适度,避免过度操作加重损伤,同时根据结果制定个性化康复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