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风湿心脏病是类风湿关节炎累及心脏的一种并发症,主要表现为心包炎、心肌炎、瓣膜病变等心脏损害。该病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范畴,由于免疫系统错误攻击自身组织,导致关节炎症的同时也可能侵犯心脏结构,但并非所有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都会发展为心脏病变。
类风湿心脏病的发生与长期未控制的类风湿关节炎密切相关。炎症反应可波及心包,引发心包积液或心包增厚;若累及心肌,可能导致心肌纤维化或传导异常;瓣膜受累时则以主动脉瓣和二尖瓣多见,表现为增厚、钙化或功能不全。部分患者早期无明显症状,仅通过超声心动图等检查发现异常,随着病情进展可能出现胸闷、气短、下肢水肿等心力衰竭表现。诊断需结合类风湿关节炎病史、心脏影像学及血液检查,类风湿因子和抗CCP抗体阳性可辅助判断。
预防类风湿心脏病的关键在于早期规范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定期监测心脏功能。避免擅自调整免疫抑制剂或激素用量,控制关节炎症有助于降低心脏受累风险。出现不明原因胸痛、心悸或活动耐力下降时需及时就医,心超检查应列为常规随访项目。合并高血压或糖尿病者需严格管理基础疾病,戒烟限酒以减少心血管负担。妊娠期患者需由风湿免疫科和心内科联合评估风险,部分生物制剂可能需调整用药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