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虫病临床表现包括淋巴水肿导致肢体或外生殖器肿胀、反复发热伴寒战、乳糜尿使尿液呈乳白色、淋巴结肿大疼痛、皮肤增厚粗糙形成象皮肿。具体分析如下:
1.淋巴水肿导致肢体或外生殖器肿胀:丝虫病早期可因淋巴管阻塞引发局部水肿,常见于下肢或阴囊。随着病情进展,水肿逐渐加重并转为不可逆,皮肤紧绷发亮,按压后凹陷缓慢恢复。长期未干预可能发展为象皮肿,严重影响活动能力。
2.反复发热伴寒战:急性期因淋巴系统炎症反应,患者突发高热达39℃以上,伴随畏寒、头痛及全身酸痛。发热多呈间歇性,持续数日后自行缓解,但易反复发作。部分病例误诊为疟疾,需结合流行病学史鉴别。
3.乳糜尿使尿液呈乳白色:淋巴管破裂后乳糜液混入尿液,排尿时可见白色浑浊或牛奶样外观,静置后分层。严重者出现血尿或排尿困难。乳糜尿常因高脂饮食加重,长期丢失蛋白质可导致营养不良。
4.淋巴结肿大疼痛:腹股沟、腋窝等处淋巴结因炎症反应增大,触痛明显,质地较硬。急性期淋巴结周围可能出现红线状淋巴管炎,俗称流火。慢性期淋巴结纤维化后疼痛减轻,但肿大持续存在。
5.皮肤增厚粗糙形成象皮肿:晚期患者因淋巴回流长期受阻,皮下组织增生纤维化,皮肤增厚如皮革状并出现疣状突起。病变部位毛发脱落、色素沉着,易继发细菌感染导致溃疡难愈。
丝虫病需早诊早治以避免不可逆损害。急性期发热时需与其他感染性疾病区分,慢性水肿阶段应预防皮肤破损感染。乳糜尿患者需限制脂肪摄入并补充蛋白质。流行区居民应做好防蚊措施,出现疑似症状及时就医检查微丝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