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炎有可能发展为鼻息肉。长期慢性炎症刺激会导致鼻腔黏膜水肿、增生,最终可能形成鼻息肉。尤其是过敏性鼻炎、慢性鼻窦炎患者,黏膜持续处于充血肿胀状态,更容易引发组织异常增生。
鼻息肉的形成与炎症反复发作密切相关。当鼻腔黏膜长期受到炎性因子刺激,局部组织会发生病理性改变,黏膜下层出现水肿并逐渐下垂,形成半透明的新生物。鼻息肉多见于中鼻道和筛窦区域,初期可能仅表现为鼻塞、嗅觉减退,随着息肉增大可能出现头痛、面部压迫感。过敏性体质、免疫功能异常或遗传因素也会增加息肉发生风险。长期未规范治疗的鼻窦炎患者,脓性分泌物持续刺激黏膜,可能加速息肉样变。
预防鼻息肉需积极控制鼻炎症状。过敏性鼻炎患者应避免接触过敏原,合理使用抗组胺药或鼻喷激素。慢性鼻窦炎需彻底治疗感染,必要时结合鼻腔冲洗。出现持续鼻塞、流脓涕超过两周应及时就医,避免盲目使用减充血剂导致药物性鼻炎。吸烟、空气污染会加重黏膜损伤,需注意环境防护。确诊鼻息肉后,较小息肉可通过药物保守治疗,较大或多发息肉可能需手术切除,术后仍需定期复查防止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