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损伤护理需定期翻身预防压疮、保持呼吸道通畅避免感染、进行被动关节活动防止僵硬、控制饮食维持肠道功能、加强心理疏导缓解焦虑。具体分析如下:
1.定期翻身预防压疮:脊髓损伤后局部感觉和运动功能丧失,皮肤长时间受压易导致缺血坏死。每两小时翻身一次,使用气垫床或软垫分散压力,保持皮肤清洁干燥。检查骨突部位如骶尾、足跟是否发红或破损,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2.保持呼吸道通畅避免感染:高位脊髓损伤可能影响呼吸肌功能,痰液积聚易引发肺炎。协助排痰时轻拍背部促进分泌物排出,必要时使用雾化吸入稀释痰液。室内空气流通,避免受凉。若出现呼吸急促或发热需立即就医。
3.进行被动关节活动防止僵硬:长期卧床易导致关节挛缩和肌肉萎缩。每日对四肢各关节进行缓慢屈伸、旋转等被动运动,动作轻柔避免拉伤。重点活动踝、膝、髋等大关节,维持正常活动范围。
4.控制饮食维持肠道功能:脊髓损伤常伴随肠道蠕动减弱或失禁。饮食以高纤维、易消化为主,如蔬菜、杂粮,适量饮水软化粪便。定时按摩腹部促进排便,必要时在指导下使用缓泻剂。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加重肠道负担。
5.加强心理疏导缓解焦虑:突发损伤易产生抑郁、恐惧等情绪。家属需耐心倾听诉求,解释康复过程,帮助建立信心。鼓励参与社交活动或兴趣小组,必要时寻求专业心理支持。
护理过程中需密切观察体温、血压等变化,记录排尿排便情况。康复训练应循序渐进,避免过度疲劳。所有操作需在专业人员指导下进行,不可自行调整用药或治疗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