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盆由髋骨、骶骨、尾骨、耻骨联合以及坐骨构成。具体分析如下:
1.髋骨:髋骨是骨盆的主要组成部分,左右各一,由髂骨、坐骨和耻骨在成年后融合而成。髂骨位于上方,形成骨盆的宽大部分,坐骨位于后下方,耻骨位于前下方。髋骨与骶骨通过骶髂关节连接,形成骨盆的稳定结构。髋骨的外侧有髋臼,与股骨头构成髋关节,承担下肢运动与体重传递功能。
2.骶骨:骶骨由五块骶椎融合而成,呈三角形,位于骨盆后方。骶骨上接腰椎,下连尾骨,两侧与髋骨形成骶髂关节。骶骨中央有骶管,内有神经通过。骶骨参与构成盆腔后壁,对支撑脊柱和传递上半身重量至骨盆具有重要作用。
3.尾骨:尾骨由3-5块退化的尾椎融合而成,位于骶骨下方。尾骨形状较小,参与构成盆腔下口,对维持盆腔脏器位置有一定辅助作用。尾骨周围有韧带和肌肉附着,在坐姿时分担部分压力。
4.耻骨联合:耻骨联合是左右耻骨在前中线通过纤维软骨连接的部位。这一结构具有一定弹性,允许骨盆在运动或分娩时发生微小位移。耻骨联合周围有韧带加固,维持骨盆前部的稳定性。
5.坐骨:坐骨是髋骨的一部分,位于骨盆后下方。坐骨结节是坐骨最突出的部分,为人体坐姿时的主要承重部位。坐骨与耻骨、髂骨共同构成闭孔,周围有肌肉和韧带附着,参与下肢运动及骨盆平衡。
骨盆的骨骼结构需保持完整,避免外力撞击或长期姿势不良导致变形。日常活动中注意保护腰部与髋部,避免突然扭转或过度负重。出现疼痛或活动受限时需及时就医,不可自行处理。孕期或运动时需特别注意骨盆稳定性,必要时使用辅助器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