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瘤感染需要进行体格检查、血常规检查、超声检查、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病理学检查。具体分析如下:
1.体格检查:通过视诊和触诊评估粉瘤的大小、质地、红肿程度及有无脓液积聚。观察周围皮肤是否出现发热、压痛或波动感,判断感染范围和严重程度。触诊时注意淋巴结是否肿大,以评估感染是否扩散。
2.血常规检查:检测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判断是否存在细菌感染及炎症反应程度。若指标明显升高,提示感染较重,需进一步干预。同时可观察C反应蛋白等炎症标志物,辅助评估病情进展。
3.超声检查:利用高频超声观察粉瘤内部结构,明确是否有脓腔形成或周围组织浸润。超声可区分单纯粉瘤与合并感染的粉瘤,帮助制定引流或手术方案。
4.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取感染部位的分泌物或脓液进行培养,明确致病菌种类。根据药敏结果选择敏感抗生素,避免盲目用药导致耐药性。
5.病理学检查:对切除的粉瘤组织进行病理分析,确认是否为粉瘤合并感染,排除其他皮肤肿瘤或特殊病变。病理结果对后续治疗有重要指导意义。
粉瘤感染期间需保持局部清洁,避免挤压或自行挑破。饮食宜清淡,减少辛辣刺激食物。若出现发热或疼痛加剧,应及时就医。治疗期间遵医嘱规范用药,定期复查评估恢复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