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发性肝炎主要由病毒感染、药物或毒素损伤、自身免疫反应等因素引起。其中,乙型肝炎病毒HBV和戊型肝炎病毒HEV是最常见的病原体,部分病例也可能由药物过量、酒精中毒或代谢性疾病触发。
病毒感染是爆发性肝炎的主要病因。乙型肝炎病毒可通过血液、母婴或性接触传播,感染后可能迅速进展为肝衰竭。戊型肝炎病毒则常通过污染的水源或食物传播,在孕妇或免疫力低下人群中易引发重症。甲型肝炎病毒HAV虽较少导致爆发性肝炎,但在特定情况下也可能引起急性肝坏死。药物或毒素如对乙酰氨基酚过量、某些抗生素、抗结核药物或毒蕈中毒,可直接损伤肝细胞,导致肝功能急剧恶化。自身免疫性肝炎因免疫系统错误攻击肝脏,也可能在短期内引发肝衰竭。
诊断爆发性肝炎需结合病史、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结果。早期识别至关重要,如出现黄疸、意识障碍或凝血功能障碍,应立即就医。治疗包括支持疗法、抗病毒药物或解毒剂,重症患者需考虑肝移植。预防措施包括接种乙肝疫苗、注意饮食卫生、避免滥用药物及酒精。高危人群应定期监测肝功能,以降低爆发性肝炎的发生风险。